最后一公里中的智慧社區

近幾年,智慧城市快速發展,也被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,作為“平安城市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智慧社區和大眾的聯系更加緊密,他的安全、舒適程度都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平安城市的信心。
安防的主戰場
智慧社區不斷發展的背后是物聯網、AI技術、云計算等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落地。智慧社區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一種縮影,就像是智慧城市一樣,既包含對傳統老社區的改造,也包括在建的新小區。
從安防的角度看,智慧社區對安防的要求很高,除了傳統的可視對講、視頻監控等能夠提高住戶便利性、體驗性、參與性以外,帶有生物識別功能的人員智能門禁等技術也紛紛投入使用,配上智能報警和智慧消防,智慧社區的發展為智能安防的技術落地提供了充足的市場保障。
既然已經有成熟的技術了那么智慧社區為什么才剛剛興起呢?
發展的限制
智慧社區涉及的范圍很廣,很多年前,由于受到技術和發展的限制,很難有一家企業能夠提供完整的安防體系和產品,各家產品各自為政很難做到產品之間相互兼容,因而智慧社區發展一直很緩慢。
從房地產的角度來看,全新的智慧社區系統可以提高房價,智慧社區數據的收集本身并沒有那么重要,不管是人、屋、事的關聯分析處理的重要性都沒有那么重要。
復雜的系統建設對于小區來說也是很復雜的,而且物業的利潤又沒有想象中的高,因此時間一久,智慧服務就變得很雞肋,因此很多智慧小區并不智能。
安防巨頭的加入扭轉了不利狀況
從2017年開始,智慧社區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,原本限制行業發展的因素接連被攻破。
從2018年春天開始,萬科高調宣布進入物業領域,積極推動人工智能、移動互聯和新能源三大核心技術的協調發展,這對全國智慧社區來說,都有重大意義。
騰訊介入了智慧社區并宣布開放“騰訊海納”,通過云計算、大數據等技術為物業和居民提供便利,開創了互聯網+社區的健康生態。有騰訊的地方就會有阿里。今年3月份,阿里公布了通過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多方生態的鏈接。
這些巨頭的入駐,智能平臺的服務,不僅打破了數據的邊界、降低了成本,同時也能夠管家式在線服務,建設智慧社區。
未來機遇就在當下
盡管互聯網巨頭可以用科技手段打通各個環節的數據連接,但完善而智能化的安防系統必不可少,未來智慧社區需要統一的安防平臺,并構建出各種智能生活場景,如果要做智慧社區,就需要從下而上將相關智能硬件部署進去。
此外,智慧社區的建設也會加速人工智能在安防領域的落地應用,也可以將智慧社區理解為安防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新應用,不管是監控錄像的分析、監控中人、車等內容信息的提取,這都會讓社區變得更加智慧。
友聯華作為專業安防傳輸設備品牌,擁有工業交換機、光端機、光纖收發器等多種類型產品,這些都是智慧社區建設必不可少的傳輸設備,要知道如今智慧社區不僅需要收集各種數據,還需要對數據進行一定程度統計和分析,以便最終落地為居民生活帶來便利。